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员会官网!今天是

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员会

  • 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员会大图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会员风采
民进媒体
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员会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民进艺苑

博学多才的雪域学者

2014-01-08 11:04       来源: 作者:【字体:


博学多产的学者

 

    有人说,乔高才让是个诗人,也有人说,他是一个历史学家。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他是一个博学的学者,他的作品涉猎民族、民俗、历史以及宗教、自然等。数十年来,他以严谨缜密的创作风格参与撰写了《天祝藏族自治县概况》、《凉州史话》、《天祝县志》、《华锐民间文学》;主持、协调了《五凉全志》的再版、校注工作;执笔出版了《华热藏族史略》、主编了《天祝藏传佛教寺院概况》、编著了《走进天祝》、主编出版了《天祝史话》、《天祝藏族自治县藏汉地名录》、《天祝历史人物》;与他人合编出版了《凉州佛教》、《甘禅寺简志》、《安多明珠•拉卜椤寺》、《甘肃藏族通史》、《神奇的妙因寺》、《吐蕃史略》;他还利用闲暇搜集整理了《白福禄绵羊》、《创世纪》、《大鹏歌》等民歌数千首,为天祝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申报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这共计500多万字的一部部著述中可以看到乔高才让从没有停止过思索,他博闻强识,睿智过人。

 

    乔高才让,又名东文郁,1941年4月出生在天祝县东坪乡,16岁在兰州上学时,已经开始发表新闻稿件,17岁开始在省报上发表诗歌,至今,他已先后发表诗歌400余首,历史、民间文学论文20余篇,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五省区文学、论文优秀奖、二等奖等。“我专攻民俗和民族知识是受了慈祥和蔼的老教授才旦夏茸的点拨。”当时,才旦夏茸教授还告诉正在西北民大就读、才气十足的乔高才让,华锐(天祝县)是一个文化底蕴十分厚重的地方,华税民族也是历史上很有名气的,那里出了很多历史名人,作为华锐学子,应该多关注这片热土上的一切文化。从此,乔高才让便暗下决心在创作诗歌的同时,转向主攻天祝地方文化、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他走遍了天祝的山山水水,住帐篷,睡拉派(石崖下),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为天祝非物质文化的首席代表,他整理的华锐民歌也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保护行列。

 

    在民俗方面,乔高才让为了深层次地了解民族、民俗方面的知识,他先后到云南、西藏、青海的少数民族地区搜集有关知识,先后整理出藏族服饰、节日、婚礼、生产工艺、民间艺术等30多篇文献资料,分别在云南、北京、甘肃、西藏等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40余篇。

 

    民族历史让乔高才让颇费心血。他说,要缜密地弄清一个民族的历史,那么与之相关的56个民族的历史都必须进行研究。他说,研究中国历史的任何一个民族史,都要站在中国历史的平台上去研究,各个民族的历史都得学。为之,他数十年如一日,翻遍了各个民族各个历史段的历史文献,搜集了200多万字的历史资料,在西藏、青海、云南等全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多次留下了他的足迹,终于撰写出了《华锐藏族史略》、《甘肃藏族通史》、《藏族古代史》等共计110万字的宏巨著作,他编著的《天祝历史人物》、《天祝藏汉地名录》填补了县域空白。

 

我尽我心,我尽我力

 

    退休在家,乔高才让不但不赋闲而且处处给自己加压。每日清晨5时起床,漱洗后到书房开始写作,到7点左右,出门去锻炼,闻鸡飞笔,已成为他每日的生活创作规律。他告诉记者,晚年他要把天祝民族文化、地方性文化再梳理一遍,编著成更加完整科学的作品以飨读者。近期他编著的近30万字的《天祝藏族民俗》一书即将问世;近期因省政协相约,他正在撰写的《甘肃藏族史话》丛书系列(共8本)基本脱稿,作为国庆六十周年的献礼书,送北京参加国家书展。乔高才让是天祝县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奠基人和首席代表,他搜集整理的《天祝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现已完成调查阶段,力争在年底与读者见面;他潜心研究撰写的近40万字的《藏族古代史(吐蕃王朝时期)》一书现已补充誊写完毕,精校后交由出版社出版发行。

 

    乔高才让说:“不论是做文学,还是搞历史研究,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良好的传统和严谨美德,不能中断,门关久了,再打开时里面的东西是会变陈旧的,任何学问都应该有连贯性。”是啊,乔高才让那500多万字的连贯性著作,哪一部不是他精编严撰的杰作啊。

 

    乔高才让涉猎文学也好历史也罢,都有所建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致力于诗歌创作,主编了《华锐民间文学》一书;八九十年代他主攻民族史,他的《天祝史话》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天祝的历史与现状。作品从山川览胜、高原春秋、风云岁月、华锐荟萃、名胜古迹、民族风情、特色经济等方面通俗易懂地将天祝展现给广大世人;尤其是他近期编著的《天祝百科知识》,以2600多条60多万言巨著,从天祝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民族、宗教、人物、民俗等10大类,用词条形式将以上内容固定下来。这是天祝历史上的第一本准工具书,集知识性、资料性、通俗性、科学性于一体,较全面的用词条形式记载了天祝的方方面面,具有现实的使用价值,历史的保存价值。“像乔高才让先生这样‘古今中外’都不肯放过的人,现在越来越少了。”西北民大教授洲塔如是说。

 

    生活,对于乔高才让先生并不公平,尤其在上世纪那个年代。他没有同时代学者那样多的光圈、那样高的地位。但他不在乎这些,不在乎名和利,喜欢默默无闻。问他为何?已是67岁的他,淡淡地说:“人活着,总是要做点事。就像学生要学习,商人要做生意,军人要保家卫国,工人要做工,文人就不能放下笔。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去做自己应做的事。我尽我心,我尽我力嘛。”

 

    这就是学者乔高才让,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名知识分子的心迹。

 

 

 

(本文与照片均选自2008年4月12日《武威日报》副刊《西凉晚刊》,作者为该报记者。文中报道的人物系民进天祝县支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