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记2017年全国“三八”红旗手刘艳芬
刘艳芬,女,广东海洋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长期从事畜牧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参编专著4部,获各级科技奖励4项。在动物高效生产、尤其是种草养猪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方面成绩斐然,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十大农业科技人物——大地之子”、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重点培养教师、湛江市“巾帼建功优秀个人”,广东海洋大学“优秀教师”、“优秀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1、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刘艳芬同志爱岗敬业,从参加工作起,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先后承担7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我的教学中都有所收获”成为她不懈追求的目标。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尽管很多教学内容她已讲授多次,但她仍然坚持找资料、查文献,把最新的学术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为了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她想方设法刻录教学光盘20多种,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她用生产中的典型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生活和道德的引领者。刘艳芬同志在生活和工作中始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刘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鼓励学生把个人理想和国家畜牧业发展需要有机结合,刻苦学习,用知识回馈社会;针对少数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怕脏、怕累的畏难情绪,刘老师总是率先垂范,注意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荣誉感;针对个别贫困生的自卑感,刘老师主动与他们交朋友,在帮助他们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自强不息、不断进取。自海大招收研究生起,她指导了16名研究生,其中7人获“南粤优秀研究生”或雅琪奖学金。她的学识、爱心和耐心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畜牧兽医专业是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大部分课程需要教学实习场所。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原有实习基地难以满足学生教学实习的需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刘艳芬同志不等不靠,自筹资金建成了面积近300平方米的实习猪场和占地50多亩的牧草实习基地各1个,解决了6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及毕业论文的试验需求。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该基地已发展成为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站、湛江市优质牧草示范园。
二十五年来,她默默耕耘,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践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她刻苦钻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浇灌着深深眷恋的红土地。二十五载的痴心坚守,青丝变白发,三千学子成为畜牧战线的骨干,在南粤大地上绽放出光和热。
2、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科研工作成绩斐然
朝迎曙日升,幕送夕阳下是刘艳芬教授科研工作的真实写照,实验室、实习基地、养殖场始终有她忙碌的身影。20多年来,先后主持完成农业部、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类科研项目12项,参加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在肉鸡热应激机理与防治、雷州山羊种质资源库建设与高效生产技术、优质牧草生产与加工、种草养猪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获得科技奖励4项。
粮食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是影响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她在研究中发现,猪虽然是单胃动物,但可利用一定量的青绿饲料,而青饲料生产可消耗大量的有机肥。因此,大胆地提出了以草代粮的养猪方法。但怎样把这种想法落到实处并与现代化的养猪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有很多技术问题,如牧草品种的选择、收获加工及养猪利用,牧草加工设备的配套选型,以及猪场污水的处理与牧草的种植等一系列技术,需要逐项研究并适配,她说干就干,一干就是7年。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反复摸索,她构建了“种草养猪-猪粪肥田-田肥草壮-壮草喂猪”的生态养猪模式,创立了种草养猪新技术体系,使生猪养殖成本降低20%—30%(节省饲料),实现了养猪污染物的零排放,真正达到了节粮、环保、高质(猪肉品质)、高效的目的。
成果一经公布便引起国内外学者和用户的广泛关注,来“海大”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仅3年的推广,在广东就创造了10亿元的经济效益,被人们戏称为“农民致富的财神爷”,因此,她也获得了中国十大农业科技人物。该项目也分别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和湛江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用该方法养殖的育肥猪在广东省第三届健康养猪技术比赛中获一等奖等(2011)。她为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4年,入选《辉煌广东六十五年》(人物卷)。
此外,她还在肉鸡热应激防治、雷州山羊种质资源库建设与高效生产技术、优质牧草生产、加工、饲料资源开发等领域均取得了突出成绩,完成广东省草食动物的遗传资源调查、制备了1000头份的雷州山羊冻精及500个优质冷冻胚胎,并送交农业部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保存,她筛选的肉羊杂交组合,日增重较本地品种提高67%,实现了当年羔羊当年出栏的目标。《VE对快大型热应激肉鸡免疫及内分泌机能的影响》、《甘蔗尾捆包青贮技术研究与应用》分别获湛江科技进步三等奖。
3、情系三农,无私奉献
科技推广一直是高校教师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刘艳芬作为省农业科技咨询专家,一心扑在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上,无论酷暑严寒始终坚持深入生产一线。她特别注重从生产一线寻找课题,并把最新的科技成果推广到田间地头。
湛江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植被资源十分丰富,牛羊养殖户常把牛羊放牧饲养,很少有人种植牧草,如果有人买草种回来种还常被人笑话。刘教授知道,当牛羊养殖规模不大时,这种方式比较省钱,但稍一上规模,养殖就比较被动,尤其是冬春季节。俗话讲,人马未动,粮草先行。刘教授率先在学校建起了牧草引种示范园,提前为农户做好了牛羊大规模养殖的准备。
她急农民所及,想农民所想。尽其所能把科学先进的种养技术传授给他们。许多养殖户在遇到技术难题时总是想到海洋大学的刘艳芬教授,她的热情、学识给予了他们鼓励和信心。无论工作多忙,她总是耐心细致地回复他们的电话、短信或邮件,甚至驱车数百公里亲临现场查看指导,即使身患重病亦坚持不懈地为他们服务。她的真诚、爱心与无私奉献精神获得了广大养殖户的一致好评,被农民亲切地称为“泥腿教授”。
刘艳芬就是这样用她的坚毅、执着和赤子情怀,为南粤大地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