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员会官网!今天是

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员会

  • 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员会大图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省委会要闻

李国璋:质量决定我国“第二次经济奇迹”成败

2014-01-07 12:07       来源: 作者:【字体:
 
 
李国璋:质量决定我国“第二次经济奇迹”成败
 
——关于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提案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以超过10%的速度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特别是2008年,我国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首次超过3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份额达到7.3%,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位。2009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预计GDP将突破33万亿元。下一步要早日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战略目标,再创第二次经济奇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经济的持续增长,更重要的是实现可持续增长,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其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经济发展仍处于粗放式增长阶段。过去三十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增长,以资源、环境为代价实现的。2008年我国GDP占世界的7.3%,但除掉能源消耗后的实际GDP净增长率只有5.8%,其中石油消耗量已高达3.757亿吨,占世界能源总消耗量的 9.11%,煤、钢材的消耗量占世界总消耗量1/3,水泥的消耗量甚至占世界总消耗量的1/2。从我国的资源生产率看只相当于美国的10%,日本的5%,德国的16.6%,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倍,这些都说明中国尚未从根本上摆脱资源、能源密集型的落后增长方式。
   
    2、重投资、轻效益,重眼前、轻长远,宏观政策过度透支未来。近两年来,全国各省市公布的刺激经济投资逾10万亿元,重点投资铁路、公路、地铁、房地产等基础设施工程。为维持如此巨大的投资规模,2009年上半年,全国新增信贷高达7.37万亿元,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何一年的信贷投放总量。地方政府不认真考虑风险和自身承受能力,脱离实际大规模举债投资基础设施,势必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表面繁荣的背后泡沫滋生。另外据保守估计,大约20%的信贷资金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中去,而是进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寻找投机套利的机会,推动了资产泡沫的进一步加剧。同时,今年政府出台的汽车购置税减半征收、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从长期看效果很难持续,甚至有可能透支未来的国内市场消费能力。可以这样说,尽管我们的经济刺激计划带来了漂亮的数字,事实上,是用一个新的泡沫掩盖旧的泡沫,如果再不及时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们就将是第二个迪拜。
   
    3、重总量、轻质量,重盈利、轻责任,产品质量危机使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渐行渐远。近几年来,产品重大质量安全事件每年都发生2~3起。社会诚信体系不健全,企业质量责任主体意识淡漠,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为获得短期利益降低质量要求,甚至弄虚作假,小则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大则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伤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三聚氰胺让30万宝宝身患结石,玩具油漆含铅让港商因索赔而自杀,二甘醇让出口企业蒙受巨大损失,苏丹红、孔雀绿让我们知道自己已经百毒不侵。每一起质量问题都对整个行业的形象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让我们对和谐社会建设产生了疑问,对国家逐渐失去了信心。
   
    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目前国内的石油只够开采14年,天然气只够开采32年,重要资源的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依靠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实现高增长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另外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时代,人口持续增长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即将耗尽。因此,若要创造第二次经济奇迹,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为此,我们建议:
   
     一、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的改善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我国宏观政策确定了基调:通过保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争取更高质量和效益的经济平稳增长与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要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要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建立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的动态调整机制,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2、加强舆论宣传,强化质量意识,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营造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氛围。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各地经济发展中涌现的“重质量、重效益”先进典型和事迹,积极营造学赶先进、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放大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加大对自主创新、质量兴业的宣传力度,引导各地、各行各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究开发,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同时切实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对各地仍然不计资源环境代价,盲目追求发展速度的行为,加大曝光力度。
   
    3、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走质量和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自主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大力支持产业技术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化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人才队伍,为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4、彻底改变当前GDP至上的观念,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广大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走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同时改变目前对地方各级官员“唯GDP论”的政绩考核标准,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考核的重点,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要求的、全面的、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5、主动、适度地放缓经济增长速度,为完成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创造条件。既要认真执行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又要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寻找机遇。危机之时,正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好时机。要适度遏制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冲动,将经济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水平。抓住国家当前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找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本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结合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6、提升国际竞争力,占据产业链高端位置。当前的国际竞争已经转化为产业链的竞争。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摒弃以廉价劳动力支撑传统制造业的增长方式,彻底摆脱处于利润最低端生产制造环节的局面。进一步创新研发体制机制,增强科技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人力资本含量、技术含量,推动我国企业向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环节扩展。同时持之以恒地维护和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最终占据产业链高端位置。
    
    二、大力推进工业产品质量建设
   
    1、加强工业行业质量管理,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利用质量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等手段,指导支持企业加快品种更新、提高质量。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储运销售、技术服务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售后服务、质量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和质量诚信管理,严格落实产品质量责任。加强对重点行业工业产品质量的跟踪监测预警,建立工业产品质量评价报告发布制度。建立支撑行业发展的质量服务体系,形成“政府指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业诚信”的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2、塑造工业产品新内涵,拓展质量管理新领域。要积极倡导服务即产品的概念,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理念,将制造服务业质量纳入工业产品质量管理的范畴,规范和引导制造业从主要依靠出售实物产品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等中间服务投入上来。同时推动工业企业更加注重差异化的服务质量,促进产品价值链向研究开发等高利润环节扩展和延伸,为我国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3、利用信息化资源优势,把“两化融合”作为提升工业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是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引导企业走以信息化提升产品质量的道路,鼓励在制造业中推广应用信息化集成制造技术,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重视先进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建立企业内部标准,实施规范化管理,引导企业走以信息化提升服务质量的道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工业产品质量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工业产品质量的高效监管,为我国工业企业应对全球化挑战提供支持和保障。
   
    4、积极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新品种开发。要加紧安排有关新产品研制、产品共性质量问题攻关和产品公共质量保障能力等自主创新及技术改造项目,组织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质量共性技术攻关。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水平。
   
    5、加快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推动工业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是科学、有效的管理工具。要强化政府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措施,积极研究制定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指导意见,有针对性地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推动广大企业树立持续改进、追求卓越质量绩效的理念,培养全员参与、共同学习质量管理知识的环境。同时要建立长期的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实践,大胆实施。
   
    6、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国际名牌。要树立品牌观念,强化品牌影响力,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亲和力。引导企业积极制定并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重点在食品、轻工、纺织服装、节能环保、新能源、电子信息等行业中大力实施创名牌计划,对现有品牌产品,要大胆改进提高,争创世界名牌,对地域性和资源性产品,要整合资源,规范管理,打造传统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