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医疗领域应用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论坛在兰州新区隆重举办
6月15日,由民进会员潘盈创立的甘肃普锐特科技有限公司、兰州市口腔医院、兰州新区兰白试验区联合创新研究院主办的3D打印技术医疗领域应用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论坛在兰州新区成功举办!一场关于市场与战略、政策与创新、合作与交流、协同与共鸣的饕餮盛宴。
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民进中央原专职副主席王佐书;国资委民族贸易促进会原执行会长、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延宁;中国工程院院士、骨科生物力学专家、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关节外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戴尅戎;清华大学教授、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顾问、江苏永年激光成形有限公司董事长颜永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教育培训协会副会长、中国职业教育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毕结礼;西部战区陆军信息工程科技创新工作站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王明孝将军;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陈保平;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曼君;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子云;民进甘肃省委副主委唐援朝;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创始人、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创始人罗军;中国职业教育创新联盟秘书长蔺琪;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周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修银;广西增材制造协会理事长邹镅钫;西北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薛瑞等专家领导;论坛由甘肃普锐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盈主持,参会嘉宾200余人。
王佐书——3D打印技术带领职业教育突出重围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王佐书发表主旨演讲阐述3D打印技术如何带领职业教育在新时代与时俱进,将3D打印技术植入到职业教育中去,完全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首次提出“集装箱思想”,将集装箱方法和集装箱效益应用到职业教育中,并且嵌入“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法,为3D打印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指明了方向,用3D打印技术的职业精神作为3D打印植入职业教育的落脚点。
戴尅戎——医学3D打印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做上午第一个专题报告《医学3D打印的现状与思考》,和与会嘉宾分享了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学上的发展历程。3D打印是一种新的制造技术,类似于CT扫描逆过程;从用途与材料学角度分类3D打印技术:医学模型或辅具(材料生物相容性较低)、手术导板(材料有一定生物相容性)、植入金属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较高、且可降解)、打印组织器官(细胞、蛋白等活性材料);3D打印在组织工程中应用的难点包括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组织学结构、发育生物学、生物力学性能需求等都完全不同,同时需要一个能分别适合骨与软骨再生,且能相互整合的双向支架;3D打印对于再生医学的发展有重大深远的意义,它有可能在在未来二十年内从根本上改变再生医学的现状。
延宁——21世纪国家战略下的发展新定位(中国软硬实力并举二次升华发展)
深度解析了中国工业3.5即创新平台+高端小企业整合外包+创客体系形成模块化组织生产;传统产业上下游举措包括从供应链+24种高端服务业到产业链形成互联网+的价值链,通过从链内降低成本链外高的附加值以此形成不可替代的蓝海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解读高端服务业的盈利关键:买产品不仅仅是单一的买产品而是买一种生活方式;对3D打印技术如何成为蓝海市场提出了具体的措施:行业制度、行业法律、国家标准等同时要配套骨干服务商、要通过每年系列论坛形成行业思想库,强化软性广告路径;从战略层面解读软硬实力并举的国家发展战略。
颜永年——高精度金属激光熔化成形技术和在生物制造中的应用
从专业的光学角度分析了影响金属激光熔化成形精度的因素以及成形原理,重点解读生物制造概念(2005年颜永年在中美升级制造国际会议中首次提出),同时解读了生物体的人工制造层次与3D打印的关系:假体的制造(体外假肢、体内假肢)、组织工程、细胞三维受控组装。
本次论坛将极大的促进兰州新区3D打印技术的发展,同时将拓宽3D打印在医疗领域应用范围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