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绍兴记
对绍兴这个城市的概念和印象主要是中学时学《孔乙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祝福》等课文,以及课外读《呐喊》《阿Q正传》等这些鲁迅的作品得来的,想象中绍兴就是个小镇,也就没有放在首游的计划。来过几次浙江,先抽空游了杭州、宁波、普陀山、千岛湖等处。这次来浙江有一天的空闲,又加上最近鲁迅作品从中学课程撤出的缘故,抽空再读鲁迅,就想去鲁迅的老家绍兴看看。
到了绍兴才知道我完完全全搞错了。原来绍兴是个人口400万余的大市,居浙江省人口第二位,仅古城所在的越城区人口就有70多万。不仅人口重,建城的历史更要追至2000余年前,是越国国王勾践的王都所在地。
历史上绍兴是鱼米之乡,所以人口逐渐稠密,也因此人均占有的资源越来越少,形成了绍兴人勤劳、节俭的传统。这从绍兴的著名小吃和特产可以想见:一块豆腐,因为腐烂长霉了舍不得丢,用油煎了再吃,不想臭味后面是悠长的香味,逐步演变为地方名小吃臭豆腐;一棵青菜,秋天收获来吃不完,放脱水了,便腌制成酸菜,天热了酸菜也存不住,为便于保存又拿出来晒干了就成了梅干菜。与红烧肉搭配,梅干菜吸收了油脂使得肥肉肥而不腻,而吸收了油脂的梅干菜也变得滑爽清香,加上腌菜特有的浓郁风味,就有了著名的梅菜扣肉,不仅把个舍不得丢的青菜叶变出了一道名菜流传下来了,还传遍全国。而用稻米加工出的绍兴黄酒这个特产更透出了绍兴人的精明:由于人口多,产得稻谷不够吃,加工成黄酒就增值了,再拿出去换来稻米就够吃了。从绍兴的小吃特产,我们可以看出绍兴人精明、勤劳、节俭的品格。
绍兴历史上名家名人辈出,至今越王勾践的王都遗迹仍保存在府山上,著名的沈园仿佛还诉说着陆游和唐婉的凄美爱情…… 然而近代出的名家名人当属周恩来和鲁迅。先去参观了位于越城区劳动路的周恩来祖居和纪念馆。周恩来祖居是一幢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砖瓦房,富有传统特色的黑色竹丝台门。祖居外观古朴庄严,共三进,每进三间房。两进之间各有天井相隔,天井两侧有小廊对拱。祖居原名叫锡养堂,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屋主周懋章的妻子王氏百岁寿辰,浙江巡抚特送“百岁寿母之门”匾额志贺,故又称“百岁堂”。 八十年代,绍兴人民政府对百岁堂进行整修,基本恢复原貌。周恩来纪念馆依托祖居而建。纪念馆陈列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周恩来光辉一生》图片展,第二部分是《周恩来遗物》陈列室。图片展室一进门,迎面的墙上浮雕了周恩来总理的一句话 “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上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最深刻印象。一方面因为当前正在开展“三言三实”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也是这些年工作中确实遇到过或听到过有些领导不愿听真话和实话的经历所产生的共鸣。这些年为什么假话会大行其道,最主要的原因总理说了,那就是有些领导爱听假话。上行下效,一级一级传导,说假话的人得到了好处,说真话的人常遭到冷遇,还有几人会说真话?我们党早就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老一辈也一直强调说真话办事实,可是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今天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都是在探索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领导带头,建立人人遵守的制度,保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以贯彻并取得实质,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在新的时期实践探索的目标。我们应该投身其中,乐见其成。
鲁迅的故居比周恩来故居规模要大很多,除了一院套着一院的家院,还有供乌蓬船行停的运河和船坞,更有鲁迅接受启蒙教育的“三味书屋”和他小时玩耍的百草园。鲁迅在他的散文中有详细的描述。三味书屋意指“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饌,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i hai,醋 肉酱)”。中学就读过三味书屋,今天才知道其意,可见只读书不行,还得行路,才能知全貌。
鲁迅纪念馆陈列了许多鲁迅先生生活、学习和创作的用品和原稿。鲁迅先生不仅文风犀利,描述入木三分,我更好奇的是他的毛笔字,不论小楷大字,美感绝不输于今天许多的所谓书法家。字如其人,字由文养。鲁迅文章写的好,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描述景物也充满想象,美轮美奂。近日读到一篇短文《好玩的鲁迅》,说今天我们记忆里的鲁迅,是后来有人特意塑造出来的斗士形象,苦情、刻板、严肃,其实鲁迅本人是个温和善良、幽默风趣的人,参观了鲁迅纪念馆,看他小学生时期作业本上的漂亮得蝇头小楷和描描画画,五十岁时题赠朋友的书法,我相信这篇文章里所说的鲁迅是真实的鲁迅。鲁迅晚上写作,借物借景借古借鬼魅杂戏也借朋友,批评时局政策、国人丑态陋习,隔天和他借来批评甚至怒骂的朋友在酒席上互相说起,照样谈笑。看鲁迅的文章,不论批评甚或怒骂谁,都不会侮辱人格、造谣中伤,只针对事件、作派、观点,表达出自己的态度。由此我又想起近年来有些所谓网络大V或所谓揭露真相的杂刊,借言论自由的幌子,造谣污蔑、中伤、否认我们的历史、英雄,甚至侮辱我们的前辈领袖。言论自由应有道德和法律底线。要求言论自由的人,应该好好学学鲁迅和他那个时期的文人的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