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助贫我省困山区贫困户发展冷水鱼 产业脱贫的提案
民进甘肃省委员会成立了调研组,深入我省革命老区中庆阳8县、平凉7县和白银市会宁县共16个县,就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进行了集中调研。
一、我省16个革命老区县域产业发展现状
从产业发展条件、产业结构和产业空间布局看,16个县区普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区位条件不利,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缓慢,产业链短的问题。第一产业中,农业基础薄弱,劳动生产力差距大,耕地产出率低。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值比重相对全省较高。农业产业化和商品化水平低。第二产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地方工业尚未形成自己的工业体系,工业化率平均仅达到15.8%。第三产业虽然总量规模扩大,但比重仍然偏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9%。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但发展水平差距大,有效供给不足。如:华池县在农民纯收入中,本土经济创造的收入不足40%,主要靠外出打工。
同时,这些地区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明显,盛产油料,特色小杂粮,是我省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全国苹果生产最佳纬度区,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产品繁多。以庆阳市为例,是全省农畜产品生产、有机绿色食品和大宗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石油、煤、天然气、凹凸棒等资源有一定存量。这些县区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二、强化特色产业,推动我省贫困地区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建议
(一)从点线面入手推动跨越式发展
1.要建立产业发展的极点。经济的增长不可能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区域和部门,它将以不同的强度在某个区域内分散,在某一特定的经济空间内总会存在着若干经济中心或增长极、点。当前我省革命老区中心城镇已经涌现出一些经济集聚的点,如环县的电子商务产业、静宁的苹果产业、华池的红色旅游产业、平凉崆峒区的肉牛养殖业等,这些产业在16个县区几乎都有分布。但这些产业重合度较高,大部分区域都存在市场功能单一、商贸流通规模低、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等问题。要全面开花对各县区的每个产业都进行相同强度的扶持将会耗资巨大且经济效率低下,所以当前需要继续强化已涌现出的经济增长极点,并针对县区产业布局较多的行业打造相应的产业发展极点,强化各地涌现出的特色产业,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产生“扩散效应”,进而对整个县区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
2.依托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发展轴。当前老区县域之间铁路联系较少、高速公路路网稀疏,尚不能将经济发展极点之间用交通干线便捷的联系起来,需要加快弥补重大基础设施的短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空间线性推进方式,将已经涌现的增长极点链接起来,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如16个县区都有红色旅游景点,但目前各县区的红色旅游仅停留在纪念馆式的参观式景点上,不能适应自驾游、深度游、自助游、乡村游等新型的旅游形式,若能通过高等级公路、铁路等便捷的交通,将这些景点连接起来打造红色自驾游线路,增加过夜游客量、促进游客消费,从而将显著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县乡村联动打造全面脱贫实现小康的产业网面。16个县区的工业大部分不符合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而要发展高端产业,直接面临的是基础设施薄弱、物流成本高、产业配套不完善、高端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难题。所以,要在短期内实现全面小康,必须想办法将已经形成的经济发展极点及增长轴所带动的产业吸纳到产业链中,对于基础设施投资效率低、自然条件严酷地区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打造出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网。
(二)强化特色产业,做好区内优势产业的专业化、市场化
从成功县市区的实践来看,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超常规跨越发展的捷径。摆脱经济落后的局面关键是找准突破点,把握好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如革命老区有独特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区域内也分布着较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可以将两者充分结合打造具有革命老区独特生态美丽的旅游文化亮点。16个县区由于产业布局不尽相同,因此要切实发挥好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在区位优势中探索发展着力点,在地方特色上找准产业发展突破点,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产业,培育地方名牌产品,把比较优势拉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形成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建议省上从比较优势和传统优势出发,对我省特色农业的生产、加工、商贸、物流、品牌等流域进行统筹规划,有针对性的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在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领域建立全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争取行业内产品价格的主导权。
(三)提升县域产业合作层次,实现共赢发展
我省革命老区县域经济发展由于体量小,各县区都急于扩大经济体量,当前呈现出县域之间产业重合度高、产业合作较少的特点,各县区都在几乎相同的传统产业领域广泛布局。随着精准扶贫深入推进,项目不断增多,一些重复建设等低效投入引发的问题也愈加明显。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依靠有效投入驱动,突出抓好主导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三大领域的有效投资,县区之间加强产业布局和投资方面的沟通协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扩大有效供给,必将成为振兴县域经济的首选路径。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继而扩展成关联度高的完整产业链,提升县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如老区范围内苹果品质好、社会认可度高,各区县竞相都在扩大种植面积。建议从省上层面应选择在交通便利、有产业发展基础的县区打造苹果产业产品集散地,突出品牌建设,整合上、中、下游产业链,将区域内的苹果产品输出到国内市场,并利用“一带一路”发展的契机快速推动产品出口,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体系完整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链。
(四)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
甘肃革命老区的县域经济中农业比重较高,工业发展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遇到了阻碍,因此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将企业与农业合作社、农户形成利益联结,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效利益机制。龙头企业是推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和扶持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实力较强、规模较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建议省上可以考虑根据各县的特色优势产业制定战略规划,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引进、认定和改扩建机制,完善落实龙头企业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措施,利用龙头企业的研发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五)以产业化推动城镇化,实现发展要素聚集
老区16个县近年来城乡经济发生了较大的可喜变化,但由于生态系统脆弱,基础设施配套难度大,公共服务设施成本高等问题,实现均衡发展的难度较大。在发展过程中,不能走平原地区单纯扩张的城镇化模式,不能以追求城镇化率和城镇规模为目标,而要依靠产业作为支撑,进行合理的城镇体系布局。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措施,让城镇区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成为带动区内广大农村发展的火车头,通过聚集发展要素实现以镇带村,以产业聚集推动县域地区城镇化。
(六)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从16个县区发展的现实情况看,县域产业以农业、产品初级加工和传统服务业为主,县域产业发展中农业产业种类较多,与周边县域产业体系雷同,特色产业规模较小、特色不强,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不够。因此,必须在旅游业深度开发、三产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商贸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寻求经济发展新动能。
(七)以主导-特色-主导为方向,形成产业合作体系
我省革命老区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资源和特色农业主导产业有优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要实现我省与其他地区或国家的产业合作,就需要通过主导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形成特色型开放型产业。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要发挥好我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黄金段作用,与沿线各地区之间形成关联度高的产业合作体系。在原来优势主导产业的基础上,一方面继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另一方面要通过主导产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尤其是目前竞争力不强,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与国家存在较高关联度的特色产业,比如能源资源开采加工等装备制造业、清真食品等,以主导形成特色,以特色推动开放,增强我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间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提高我省的对外开放水平和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