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托戈壁农业 打造全国重要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的提案
我省河西地区光热资源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荒漠、沙化地、盐碱地、荒滩地等非耕地资源丰富,天然隔离条件好,水、土壤、大气污染少,发展优质绿色戈壁农业具有广阔前景。我省出台《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发展戈壁农业的要求。
然而,发展戈壁农业也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短板:
一是水资源先天不足。河西五市是资源型缺水型城市,水资源严重短缺,成为戈壁农业发展的瓶颈。新建戈壁农业新增灌水量需统筹调配,配套保障有一定难度。
二是基础配套设施基本空白。在非耕地区域发展高标准规模化日光温室,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无基础,输水渠道、农电线路、运输道路等设施同步配套建设投入较大。
三是新型经营主体难寻。戈壁农业投资大、见效慢,需要有一定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投资建设,而现有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投资戈壁农业的实力不强、数量不足,加之80%以上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留守老年人、妇女新技术、新装备接受能力较低,由谁来建着落无力。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100米长高标准混凝土墙体+钢架构日光温室建造成本在20万元左右,前期建设资金投入量大,成本明显高于普通耕地设施农业建设成本,加上市、县区财政较为紧张,对戈壁农业发展扶持资金投入有限,资金不足成为戈壁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为把戈壁农业发展成为我省乡村产业振兴新的增长点和农业转型升级新的支撑点,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推动现代农业向纵深发展。建议:
一是把好规划关,集约式发展。发展隔壁农业,必须要严格限定在戈壁、沙漠、盐碱地等各类废弃闲置资源上,委托专业机构对当地绿洲和外围隔壁、沙漠、荒滩、盐碱地等资源进行详细摸底,在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水资源可承载能力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根据光热水资源、道路、电力、产业基础、发展前景等实际情况划出适宜区,切实做到准确定位、规划科学、有序推进,确保戈壁农业生产和当地生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集聚各方面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科技资源、创新要素、技术集成,着力打造一批建设规范、技术先进、标准化水平高、生产效益显著的高标准戈壁农业示范园区,推动戈壁农业园区式集约化发展。
二是立足高科技,高端式发展。戈壁农业是集约高效农业,生产设施一次性投入较大,决定了戈壁农业的产品必须要高质、高端和高效。要严格按照外向为主、绿色高端、集约投入、高效产出的要求,突出龙头效应,以点带面,引领带动当地已有的传统设施农业提质增效、提阶发展。紧盯国际市场和高端消费群体,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以有机生态无土栽培为方向,以提升产品品质为中心,集成利用现代设施农业先进技术,发展绿色有机戈壁农业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新业态。要用工业思维谋划戈壁农业发展,引导和帮助经营者利用手机装载温室管家软件,远程操作温室温度、湿度变化和卷帘机等,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推进工厂化育苗基地和有机栽培基质标准化加工厂建设,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三元杂交、三沼利用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制定并落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大产品认证和品牌培育力度,实现戈壁农产品从温室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管,催生标准化生产、外向性销售。
三是培育新主体,多模式发展。认真研判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特别是年轻、有文化的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和非农产业、务农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科技成果转化普及率偏低的形势,鼓励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工商企业,积极探索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企业自营、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等多种方式,投资兴建戈壁农业,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特色瓜果、食用菌三大产业,提高戈壁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区域化水平,推进戈壁农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
四是引导加给力,支撑式发展。应从省级统筹层面制定完善税收减免、用地用水用电优惠、绿色通道等配套扶持政策,逐步建立政府投入为引导、经营者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其它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衔接,争取项目资金支持,重点对戈壁农业园区水电路林及滴灌管灌等高效节水灌溉设施、机械设备进行扶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以财政资金为引导,运用贴息、担保、风险补偿、增量奖励等方式,积极探索商业贷款、政府贴息贷款、产业专项贷款、产权抵押贷款等多种贷款形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戈壁农业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鼓励引导农户以多种模式参与戈壁农业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增强产业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