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护和传承洮砚文化 振兴甘肃洮砚产业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人民群众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晶,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洮砚,全称洮河绿石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齐名,并称中国三大石质名砚。洮砚的材质为洮河绿石,质地坚韧细腻、纹理清晰、光泽耀眼,产于甘肃南部洮河中游与岷县、临潭县交界的卓尼县喇嘛崖一带的峡谷中。2008年,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洮砚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洮砚以其色绿雅丽、莹润如玉、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涸腐的特点赢得了历代文人、学者、书画家的喜爱,成为我国名砚之一。
一、甘肃洮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洮砚"作为"文房珍宝"在中国文化界久负盛名,是收藏界长盛不衰的”雅器”,是甘肃文化产业的"形象品牌"和"拳头品牌。其次,随着近年来一批从事洮砚的科研、开发及制作人才的加入,这为洮砚的品位提升,艺术表现力的升华,以及市场的开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洮砚产业已具备了一定规模。第三,随着国家和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加大,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各项扶持政策和项目的实施,甘肃洮砚产业也将迎来大发展的机遇。
随着传统文房四宝中的墨、砚使用功能的弱化,使得砚、墨首先从使用功能极强的文房工具逐步演变成为鉴赏、收藏价值大于使用功能的艺术品。洮砚的欣赏、收藏也逐渐从古人注重石质的优良为主,兼顾工艺的审美情趣向首先追求艺术品味,其次看重质地演变。从前人咏洮砚诗中可以看出,古人诗句大多是赞颂洮砚石的石质、颜色和发墨迅速、不宜损耗的特征,而很难看到古人赞颂洮砚制作工艺精美的诗句。
在甘肃洮砚的制作技艺和工艺水品未得到较大发展的今天,在甘肃洮砚尚未形成鲜明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的市场环境下,甘肃洮砚的名砚地位变得岌岌可危,出现了甘肃洮砚的盛名与甘肃洮砚产业的严重不相匹配。其次,甘肃洮砚在销售市场上存在着加工制作水平良莠不齐、原材料以次充好,出现了大量低价竞争的洮砚产品。这类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极大影响甘肃洮砚的地位、形象和品味。洮砚制作加工企业小散弱,产品设计与市场开发结合不紧密,尚未形成甘肃洮砚的品牌效应和风格流派。第三,甘肃洮砚原石的开发利用上缺乏有效监管,存在着私采滥挖的情况,尚未形成有序利用、有节制开发的局面。
从洮砚制作工艺传承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来看,自2008年,雕刻艺人李茂棣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洮砚代表性传承人后,我省加大了对洮砚制作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在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老坑洮砚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培养了一批洮砚设计、制作传承人。但是洮砚的生产加工和制作目前主要还是以卓尼、临潭、岷县、临洮等县小微企业、加工作坊生产为主。工艺的简单,生产方式的落后,交通相对不便,从业者文化素质较低等因素,仍然是制约洮砚产业壮大的重要瓶颈。
二、振兴甘肃洮砚的建议
一是建议我省结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国家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有利政策,制定出台促进我省洮砚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二是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结合龙头企业对洮砚制作传承人组织开展培训,促进形成甘肃洮砚艺术的陇上流派和甘肃风格。
三是建议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引进大型企业和培育龙头企业,以扶持产业协会,建立产业联盟为抓手,强调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建立洮砚产业示范园区,形成合力,打造洮砚产业聚集区。
四是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结合与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重点在参观、展示、体验上下功夫,推动观光和旅游产业的融入;
五是加强对洮砚原石开发的监管,做到有节制开发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杜绝破坏环境。
洮砚,全称洮河绿石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齐名,并称中国三大石质名砚。洮砚的材质为洮河绿石,质地坚韧细腻、纹理清晰、光泽耀眼,产于甘肃南部洮河中游与岷县、临潭县交界的卓尼县喇嘛崖一带的峡谷中。2008年,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洮砚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洮砚以其色绿雅丽、莹润如玉、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涸腐的特点赢得了历代文人、学者、书画家的喜爱,成为我国名砚之一。
一、甘肃洮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洮砚"作为"文房珍宝"在中国文化界久负盛名,是收藏界长盛不衰的”雅器”,是甘肃文化产业的"形象品牌"和"拳头品牌。其次,随着近年来一批从事洮砚的科研、开发及制作人才的加入,这为洮砚的品位提升,艺术表现力的升华,以及市场的开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洮砚产业已具备了一定规模。第三,随着国家和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加大,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各项扶持政策和项目的实施,甘肃洮砚产业也将迎来大发展的机遇。
随着传统文房四宝中的墨、砚使用功能的弱化,使得砚、墨首先从使用功能极强的文房工具逐步演变成为鉴赏、收藏价值大于使用功能的艺术品。洮砚的欣赏、收藏也逐渐从古人注重石质的优良为主,兼顾工艺的审美情趣向首先追求艺术品味,其次看重质地演变。从前人咏洮砚诗中可以看出,古人诗句大多是赞颂洮砚石的石质、颜色和发墨迅速、不宜损耗的特征,而很难看到古人赞颂洮砚制作工艺精美的诗句。
在甘肃洮砚的制作技艺和工艺水品未得到较大发展的今天,在甘肃洮砚尚未形成鲜明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的市场环境下,甘肃洮砚的名砚地位变得岌岌可危,出现了甘肃洮砚的盛名与甘肃洮砚产业的严重不相匹配。其次,甘肃洮砚在销售市场上存在着加工制作水平良莠不齐、原材料以次充好,出现了大量低价竞争的洮砚产品。这类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极大影响甘肃洮砚的地位、形象和品味。洮砚制作加工企业小散弱,产品设计与市场开发结合不紧密,尚未形成甘肃洮砚的品牌效应和风格流派。第三,甘肃洮砚原石的开发利用上缺乏有效监管,存在着私采滥挖的情况,尚未形成有序利用、有节制开发的局面。
从洮砚制作工艺传承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来看,自2008年,雕刻艺人李茂棣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洮砚代表性传承人后,我省加大了对洮砚制作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在甘肃省洮砚开发公司、老坑洮砚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培养了一批洮砚设计、制作传承人。但是洮砚的生产加工和制作目前主要还是以卓尼、临潭、岷县、临洮等县小微企业、加工作坊生产为主。工艺的简单,生产方式的落后,交通相对不便,从业者文化素质较低等因素,仍然是制约洮砚产业壮大的重要瓶颈。
二、振兴甘肃洮砚的建议
一是建议我省结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国家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有利政策,制定出台促进我省洮砚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
二是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结合龙头企业对洮砚制作传承人组织开展培训,促进形成甘肃洮砚艺术的陇上流派和甘肃风格。
三是建议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引进大型企业和培育龙头企业,以扶持产业协会,建立产业联盟为抓手,强调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建立洮砚产业示范园区,形成合力,打造洮砚产业聚集区。
四是发挥省会城市的优势,结合与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模式,重点在参观、展示、体验上下功夫,推动观光和旅游产业的融入;
五是加强对洮砚原石开发的监管,做到有节制开发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杜绝破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