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推进农产品小产区品牌认证建设 提高我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是我国农业文化起源地之一,农业自然条件多样,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我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特别重视发挥多样性优势、将特色文章做足,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我省农产品的特色优势转化为独特地、符合市场需求的产业优势的发展方向。
我省农产品生产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表现在:一是大宗农产品市场近年来价格波动幅度大,“价低卖难”情况多发、频发,农民通过扩大规模获得额外收益的难度和风险不断加大。二是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支撑不足、知名度低、销售渠道少,造成优质不能优价,影响农民增收。特别是我省一些特定地域、特殊条件和特别品种的农产品如:兰州西果园百合、苦水玫瑰、敦煌李广杏、岷当、纹党等优势农产品,一方面由于品牌保护力度不够,产品可追溯体系缺乏,导致特色优势产品,容易被类似产品淹没,随“大陆货”进入批发市场,从而失去价格优势。另一方面,在消费市场中,有能力通过支付较高价格的消费者却找不到有保障的途径获得优势产品,使我们失去市场机遇。
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各地通过无公害标志认证、绿色有机标志认证和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简称“两证一标”)等方式加强了品牌建设。但是,由于“两证一标”只认定产品生产标准或是生产的大致区域,加上认定过程中出现认定范围过大,产品可追溯体系不健全,标志容易被仿冒、被滥用等情况多发,认证的含金量和市场认可度在逐渐下降。
与“两证一标”认证相比,小产区品牌认证直接将具有“特中特”、“独一份”属性的农产品认证到地块,对加工工艺和产量数量同时限定和防伪标志不可复制、可追溯特点,拥有不可复制和排他性的优势。如法国波尔多地区著名酒庄红酒、武夷山古树大红袍茶、杭州西湖十八子龙井茶等都通过小产区品牌进行了成功的市场营销,真正做到了“优质优价”。大量案例证明:小产区品牌是特色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的金字招牌。
我省地理、气候差异大,物种多样性优势明显,种植业历史悠久。以兰州西果园百合、苦水玫瑰、敦煌李广杏、皋兰“和尚头”面粉、岷当、纹党等为代表的“优中优”、 “特中特”和 “独一份”农产品在全省各个地县蕴藏丰富。政府应当通过大力支持这些农产品开展小产区品牌认证,将能够有力地促进我省特色农产品提升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真正实现优质优价。有利于为特色农产品摆脱单纯依靠提高产量和规模获得收益,而将注意力和增长点真正落实到依靠品质、品牌、特色和内在质量追求效益上来。
为此建议:
一、重视和支持进行小产区品牌建设。
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当把进行小产区品牌建设,作为促进地方农业转型升级和特色农业发展的有力“抓手”,作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攻坚的有效手段进行扶持。
建议我省研究和制定有关鼓励我省特色农产品开展小产区品牌建设的政策性意见,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用于引导和支持地方特色农产品踊跃开展小产区品牌认证。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小产区品牌认证。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取得小产区品牌认证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支持,引导、调动和激发市场主体开展小产区品牌建设的积极性。
二、梳理、整理和建立我省小产区品牌农产品名录。
建议由省农牧厅牵头,由林业、科技等部门参与,将我省特定地域、特殊条件和特别品种的“特中特”、“优中优”和“独一份”农产品进行梳理筛选,形成目录,便于形成重点,按照“一地一品”、甚至是“一村一品”,指导开展小产区品牌认证工作。
三、加强对我省小产区品牌认证农产品的宣传。
建议我省加强与央视二套、农业频道的联系联络,加强我省小产区品牌认证特色农产品的公益性宣传;支持拥有小产区品牌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和参与有关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与天津、厦门、青岛等对口支援我省深度贫困地区省市的对接,签署拓宽农产品交易合作的相关协议,支持我省深度贫困地区小产区品牌农产品进入对方市场。
我省农产品生产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主要表现表现在:一是大宗农产品市场近年来价格波动幅度大,“价低卖难”情况多发、频发,农民通过扩大规模获得额外收益的难度和风险不断加大。二是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建设支撑不足、知名度低、销售渠道少,造成优质不能优价,影响农民增收。特别是我省一些特定地域、特殊条件和特别品种的农产品如:兰州西果园百合、苦水玫瑰、敦煌李广杏、岷当、纹党等优势农产品,一方面由于品牌保护力度不够,产品可追溯体系缺乏,导致特色优势产品,容易被类似产品淹没,随“大陆货”进入批发市场,从而失去价格优势。另一方面,在消费市场中,有能力通过支付较高价格的消费者却找不到有保障的途径获得优势产品,使我们失去市场机遇。
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各地通过无公害标志认证、绿色有机标志认证和原产地地理标志认证(简称“两证一标”)等方式加强了品牌建设。但是,由于“两证一标”只认定产品生产标准或是生产的大致区域,加上认定过程中出现认定范围过大,产品可追溯体系不健全,标志容易被仿冒、被滥用等情况多发,认证的含金量和市场认可度在逐渐下降。
与“两证一标”认证相比,小产区品牌认证直接将具有“特中特”、“独一份”属性的农产品认证到地块,对加工工艺和产量数量同时限定和防伪标志不可复制、可追溯特点,拥有不可复制和排他性的优势。如法国波尔多地区著名酒庄红酒、武夷山古树大红袍茶、杭州西湖十八子龙井茶等都通过小产区品牌进行了成功的市场营销,真正做到了“优质优价”。大量案例证明:小产区品牌是特色农产品进入高端市场的金字招牌。
我省地理、气候差异大,物种多样性优势明显,种植业历史悠久。以兰州西果园百合、苦水玫瑰、敦煌李广杏、皋兰“和尚头”面粉、岷当、纹党等为代表的“优中优”、 “特中特”和 “独一份”农产品在全省各个地县蕴藏丰富。政府应当通过大力支持这些农产品开展小产区品牌认证,将能够有力地促进我省特色农产品提升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真正实现优质优价。有利于为特色农产品摆脱单纯依靠提高产量和规模获得收益,而将注意力和增长点真正落实到依靠品质、品牌、特色和内在质量追求效益上来。
为此建议:
一、重视和支持进行小产区品牌建设。
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当把进行小产区品牌建设,作为促进地方农业转型升级和特色农业发展的有力“抓手”,作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攻坚的有效手段进行扶持。
建议我省研究和制定有关鼓励我省特色农产品开展小产区品牌建设的政策性意见,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用于引导和支持地方特色农产品踊跃开展小产区品牌认证。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小产区品牌认证。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取得小产区品牌认证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支持,引导、调动和激发市场主体开展小产区品牌建设的积极性。
二、梳理、整理和建立我省小产区品牌农产品名录。
建议由省农牧厅牵头,由林业、科技等部门参与,将我省特定地域、特殊条件和特别品种的“特中特”、“优中优”和“独一份”农产品进行梳理筛选,形成目录,便于形成重点,按照“一地一品”、甚至是“一村一品”,指导开展小产区品牌认证工作。
三、加强对我省小产区品牌认证农产品的宣传。
建议我省加强与央视二套、农业频道的联系联络,加强我省小产区品牌认证特色农产品的公益性宣传;支持拥有小产区品牌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和参与有关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与天津、厦门、青岛等对口支援我省深度贫困地区省市的对接,签署拓宽农产品交易合作的相关协议,支持我省深度贫困地区小产区品牌农产品进入对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