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员会官网!今天是

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员会

  • 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员会大图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
民进媒体
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员会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民进艺苑

关于支持发展中华蜂养殖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的提案

2019-07-10 11:26       来源: 作者:【字体:
养蜂产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我省陇南天水两市位于秦岭山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中华蜂养殖条件,是我国最古老的养殖区。我们调研总结,与国内外蜂产区比较,这个地区发展中华蜂产业有独特优势。一是原生中华蜂群经过长期驯养,形成了独特群系,适应性强抗病抗寒,群势强,个体虽小,群体较大;二是这一地区气候条件好,野生蜜源植物丰富,一年中花期叠次推进,中华蜂可三个季节产蜜,一个蜂箱可产蜜10千克左右;三是这个地区养中华蜂不需随蜜源植物迁徙,非常适合身居山区的贫困农户作为脱贫产业发展。四是这个地区农业立地条件相对较差,农田面积占比小,大多自然植被茂密覆盖,适合生产野生天然有机蜜源蜜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五是国内蜂养殖研究机构有四个,其中一家就是位于天水市的甘肃省养蜂技术研究所,发展蜂养业,技术上有支撑保障。
陇南市统计,截至2017年7月底陇南市中华蜂养殖规模达到26.8万群,较2016年增长了44%,占全省中华蜂养殖总量的60%、涉及农户2.6万户,发展养蜂专业合作社343个,蜂产品加工企业9家,中蜂养殖收入达到1亿多元。
中华蜂养殖在发展特色养殖,促进山区贫困农民精准脱贫持续增收方面作用持续显现。一个贫困农户投放5个种群,投入资金只是需5000余元,经过一年跟踪培训指导即可完全掌握技术,一个蜂群年产蜜可达10千克左右,5个蜂群收入可达5000元,当年可收回投入。蜂群每年分群2到3个,第三年即可发展到20-30群,一个农户即可从收入上稳定脱贫。养殖中华蜂,是一个适合山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长久产业,投资小见效快,风险易控,市场易培育。
近期农牧厅已通过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等项目支持陇南市发展中华蜂养殖,蜂业技术推广站通过农业技术产业体系在陇南市的徽县和宕昌建立示范培训基地,市上和各县从扶贫专项安排资金支持贫困户发展中华蜂养殖,贫困户也有积极性。
因此建议:
一、积极争取与国家对秦巴山集中连片贫困区产业支持政策对接。省上财政、发改、扶贫、农业等部门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争取支持,进行规划布局,示范基地园区建设,种群繁育保护,技术规范制定等基础公共项目;争取对口支援省市引进资本和龙头企业等发展加工,开拓市场。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力争把两市打造成中华蜂养殖产业集聚核心区。
二、省上将中华蜂养殖作为推动陇南、天水贫困区产业扶贫的重要内容进行扶持。秦巴山区是中国林业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蜜蜂及其蜜源植物在内的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资源。加强中华蜂资源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能够提高中华蜂的经济效益、调动和保护广大养殖户饲养中华蜂的积极性。省上应该组织专家,共同研究秦巴山区中华蜂资源保护与利用及产业开发策略,共同探讨中华蜂养殖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将中华蜂的养殖经验在陇南、天水贫困区大力推行,力争将中华蜂的养殖产业扶贫作为陇南、天水贫困区的重要内容进行扶持。
三、利用“互联网+”平台和陇南、天水已有的电商扶贫经验,支持中华蜜的销售。在“互联网+”平台的支持下,中华蜜的销售应该摆脱常规的销售模式,大力发展电商销售,拓宽销售渠道。陇南农村电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贫困人群就业和增收,形成了电商精准扶贫的“陇南模式”。通过“互联网+” 平台,加大收购加工,保持市场价格稳定,降低市场波动,保护农民养殖积极性。中华蜜作为陇南和天水的特色产业,搭上“陇南模式”的快车,将中华蜂的养殖做大做强,打造成一个特色的扶贫产业。